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 > 百科知识 >

网络谣言何时休? 造谣罪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?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1-27 03:47:06    

众所周知,网络谣言容易误导社会舆论,混淆人们的视野,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,都有非常恶劣的影响,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一、容易引发社会动荡,危害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。

由于网络谣言借助互联网络,传播速度快,影响范围广,一旦一些危言耸听的消息被大众“吸收到”,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,就会对社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,更加容易引起网民们的恐慌,影响社会稳定。

二、扰乱人们的思想、心理和行为。

在面对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“谣言”时,人们往往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,从内心相信这个就是真的,并一传十,十传百地散播出去,最后的结果就是整个关联的人群忧心忡忡。

三.网络谣言对于舆论的左右往往是非正向的。

流言、谣言似是而非,导致人们对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心离德,污染了网络舆论的整体环境,特别是对于那些社会经验足的青少年来说,分辨能力差,自控能力弱,面对谣言无法理性辨别,容易产生对于社会和未来的消极情绪,影响思想进步和上进心。

网络并非法外之地,如果恶意借助网络平台散布谣言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,具体包括;

1、民事责任

如果散布谣言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誉的,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要承担停止侵害、恢复名誉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的责任。

2、行政责任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二十五条: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:

(一)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;

(二)投放虚假的爆炸性、毒害性、放射性、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;

(三)扬言实施放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。

3、刑事责任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零五条【颠覆国家政权罪】 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】:以造谣、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、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,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;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,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二十一条【损害商业信誉、商品声誉】: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,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、商品声誉,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四十六条【侮辱罪】 【诽谤罪】: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。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【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】: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,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
热门文章

最新文章